分享成長價值
Sharing Growth Value
公司新聞
達安基因何蘊韶:26年前布局,讓國產病毒核酸試劑全球領先
達安基因何蘊韶:26年前布局,讓國產病毒核酸試劑全球領先2020-09-24 22:07 來源:廣州日報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9月24日下午,廣州市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廣州科技創新新聞發布會(2020年總192場),中山大學達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何蘊韶分享了他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參與此次抗擊新冠疫情中的三點體會病毒核酸試劑研發立項之初便有商品化設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希望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負起歷史責任,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這點,我的體會尤其深。”何蘊韶說。在我國,體外診斷試劑大多是國外廠商壟斷市場,再實現國產替代,但唯獨病毒核酸試劑不是。何蘊韶透露,26年前,還在中山大學任教的他與國內兩個頂級教授策劃推動了核酸檢測試劑在科技部的立項,當時項目叫做病原體核酸檢測試劑的研發,1995年成功立項。“病毒核酸試劑是先有了商品化設計,才有后續的發展。所以20多年后,國外產品幾乎賣不進來,所以瞄準科技前沿是何等的重要。”體制創新讓達安從校辦企業走向社會第二點體會是科學技術的創新和體制創新是一樣重要。何蘊韶表示,因為他向科技部承諾一定要實行科技成果轉化,因此達安基因最早是一所校辦企業。1999年,達安被廣州市科技局發掘出來,在省市兩級的領導強力促進下,達安從校辦企業推向社會,2004年實現在深交所上市。“如果沒有政府部門對這項科技成果的高度重視和體制創新,今天不要說達安基因不存在,當時的校辦企業可能也不復存在。常有記者問我,中國有那么多重點醫科高校,為什么只有一個達安上市?我會毫不猶豫告訴他們,因為是在廣州,它具有開放包容、鼓勵創新的基因。我非常榮幸選擇了廣州。”提早布局核心原材料生產避免“卡脖子”第三點體會是基礎創新平臺是非常重要。“這一點也得益于我們科技管理部門在新冠疫情發生前兩年,就警示我們說,達安基因這樣的企業必須解決診斷試劑的核心原材料問題,避免被‘卡脖子’。果然今年二三月份,所有向我們供貨的外國供應商都停止了供貨,所以我們立即啟動這兩年研發成果,進行核心原材料的生產,這使得我們在疫情防控需要過程中不斷地擴大產能。”因此,何蘊韶呼吁廣州市進一步建設基礎技術創新平臺。此外,他認為廣州已具備檢測技術的產品的創新平臺和服務平臺,呼吁支持這一優勢產業集群,在全國乃至全球做出影響。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方晴、王燕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方晴、王燕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方晴、王燕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吳一釩
測核酸,廣州又有“硬核”科研成果!新試劑30分鐘出結果
測核酸,廣州又有“硬核”科研成果!新試劑30分鐘出結果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0-9-24 抗擊疫情,廣州又有硬核科研成果。由中山大學達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日前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批通過,獲頒發的醫療器械注冊證。“過去的核酸檢測,一般都要三個小時以上。達安基因剛取得醫療器械注冊證新冠檢測產品,最快可以把時間縮短至28分鐘,一般情況30分鐘。”達安基因董事長何蘊韶說。據悉,該產品的具體醫療器械名稱為“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熒光PCR法)”,注冊證編號為國械注準20203400749。自批準之日起有效期至2021年9月20日。 “另外,過去核酸檢測樣品進入實驗室大概需要70分鐘的核酸樣品處理過程。我們現在把這個過程省掉了,在這個樣品在送達實驗室之間的路途上,便完成了病毒核酸的釋放。所以到實驗室后,可以立即取樣進行病毒核酸檢測。”何蘊韶介紹,如果把該產品與快速檢測儀器合用,最快可在45分鐘內完成全過程。值得注意的是,該產品與常規核酸檢測實驗室是通用的,而且比過去的靈敏度更高,特異性更強,更加簡便。此前的2月2日晚間,達安基因曾公告披露,公司取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醫療器械注冊證一個,醫療器械名稱為“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熒光PCR法)”,注冊證編號為國械注準20203400063。此次新產品與2月2日公告中產品的主要區別在于:第一,本試劑盒包含單管單人份的包裝規格,使用者無需進行反應體系配制,可直接加入樣本核酸后進行PCR反應,簡化了操作流程;第二,反應體系中添加了UDG酶,可以起到防污染作用;第三,反應體系使用經過改造的酶,可以縮短檢測時間;第四,該試劑盒推薦配套使用的達安基因生產的核酸提取或純化試劑(備案號:粵穗械備20200293號),簡單操作即可在短時間內獲得咽拭子樣本中的核酸,縮短樣本檢測時間。
達安基因擬捐贈2500萬人民幣助力中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
達安基因擬捐贈2500萬人民幣助力中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達安人報 9月17日 為響應習近平主席的號召“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為維護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促進中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中山大學達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擬向中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捐贈人民幣合計2,500萬元,用于雙方共同發起設立的“中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關愛新生兒&罕見病出生缺陷防控專項基金”和 “中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腫瘤早期篩查專項基金”的啟動資金。中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是經國務院批準、由國家衛健委主管、民政部注冊的全國性公益慈善組織,自2005年12月成立以來,堅持“以人為本,扶貧濟困,全心全意為人民身心健康服務,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為宗旨,堅持“健康是生產力”理念,堅持“團結、創新、依法、為民”方針,堅定不移地緊跟黨中央的戰略部署,始終按照國家衛健委、民政部的工作部署開展工作,聚焦“健康中國”國家戰略,開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公益活動,累計惠及20多個省(直轄市)1億4千多萬人口。 理事長王丹對此次捐贈指出“達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在我會設立“關愛新生兒&罕見病出生缺陷防控專項基金”和“腫瘤早期篩查專項基金”,是服務和回饋社會的又一善舉,對推動中國新生兒遺傳性罕見病防控健康事業的發展,讓更多適齡夫婦享受先進的科技及醫療服務,降低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降低個人、家庭、社會的經濟負擔,必將發揮積極作用,也必將進一步提升達安的社會形象,增強達安基因的品牌影響力。希望雙方團隊進一步密切協作,科學求實,規范管理,扎扎實實推進兩個專項基金項目落地,切實把好事辦好。” 公司本次捐贈資金并與中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共同發起設立“中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關愛新生兒&罕見病出生缺陷防控專項基金”,旨在推動中國新生兒遺傳性罕見病防控健康事業的發展,目的是推動遺傳性罕見病基因攜帶者篩查普及,提高遺傳性罕見病基因攜帶者篩查覆蓋率,降低遺傳性罕見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中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腫瘤早期篩查專項基金”,旨在推動中國腫瘤防控健康事業的發展,目的是推動腫瘤高危人群篩查普及,提高腫瘤高危人群的篩查覆蓋率,降低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安必平股份(688393)今日在上交所上市
安必平股份(688393)今日在上交所上市安必平 8月20日 今天,廣州安必平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安必平,證券代碼:688393)科創板上市儀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及上海證券交易所南方中心(廣州)同步舉行,這是國內病理診斷領域第一股,也是安必平歷史的重要一刻。安必平董事長、總經理蔡向挺先生、廣州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張暉先生、廣州開發區金融工作局副局長湯克明先生、民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投資銀行事業部總裁楊衛東先生、安必平董事、董事會秘書、副總經理汪友明先生、安必平董事陳吾科先生、股東代表深圳高特佳弘瑞投資董事長黃青女士、中山大學達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周新宇先生等股東及中介團隊代表、安必平高管團隊等出席了本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舉行的安必平科創板上市儀式,共同見證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刻。 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會場 圖1 // 安必平董事長、總經理蔡向挺先生致辭 安必平董事長、總經理蔡向挺先生發表致辭,他首先感謝一直以來關心支持安必平的各級政府領導、客戶、員工及相關機構。自公司成立以來,安必平一直聚焦主業,精耕細作,產品已覆蓋病理診斷三大技術平臺,現在已經成為我國病理診斷領域產品線最齊全、種類最豐富的生產企業之一。隨著此次成功上市,安必平將一如既往加大研發投入,恪守質量優先,不斷提升公司的綜合實力,為我國體外診斷行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安必平也將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嚴格履行相關規定,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圖2 // 廣州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張暉先生致辭 圖3 // 民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投資銀行事業部總裁楊衛東先生致辭 廣州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張暉先生、民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投資銀行事業部總裁楊衛東先生在隨后的致辭中均表達了對安必平上市的熱烈祝賀及美好期盼,希望安必平能夠把握登陸資本市場的機遇,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鞏固和提升在業內的地位,為推動廣州民營企業的發展以及中國企業的資本化發展貢獻力量。 圖4 // 簽署《上市協議書》 圖5 // 互換上市紀念品 圖6 // 各位領導共同鳴鑼開市 圖7、8 // 安必平公司高層代表合影留念 上交所南方中心分會場(廣州) 在廣州分會場同步進行的上市儀式,也是上交所南方中心首次嘗試兩地同步舉辦上市儀式。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徐秀彬先生、廣州市金融局資本市場處一級主任科員吳冠女士、廣州開發區金融工作局四級調研員何映月女士、廣州開發區金融工作局科長岑猷輝先生、廣州開發區知識產權局副局長陳光輝先生、廣東上市公司協會副秘書長丁伯東先生及其他嘉賓及安必平員工代表共同出席了本次在廣州分會場舉行的安必平上市儀式,同步見證了安必平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鳴鑼上市的歷史一刻。 圖9// 安必平上市儀式廣州分會場 圖10 // 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徐秀彬先生致辭 圖11 // 廣州開發區知識產權局副局長陳光輝先生致辭 圖12// 員工代表安必平總經辦主任張飆先生發言
VLOG大賽 核酸檢測試劑盒的全球旅行
VLOG大賽|核酸檢測試劑盒的全球旅行青青埔關2020-06-24 19:30:00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治的關鍵一環的核酸檢測試劑盒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擴散病毒核酸檢測已成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治的關鍵一環中國企業生產的核酸檢測試劑盒緊急馳援海外疫情防控蘿崗海關優化產地檢驗檢疫監管助力全球防疫事業 我是一個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這是我的旅行日志 這里是我的家,我們是在人民的希望下出生的第一批20后。從出生到現在,我們經歷過大大小小的試煉,練就金睛火眼,讓病毒無處藏身。 聽見了么~這次咱們可是代表中國去援助別國的~咱們好好表現,不辱使命! 聽說海關的產地檢驗檢疫特別嚴格,希望這次能順利通過大考! 我們要相信自己,只要咱們自身過硬,證照齊全,就一定能夠在異國大展身手! 海關的小哥哥小姐姐連夜加班,就是要確認我們都是棒棒的。對我們真的是真愛哦! 這是我第一次坐飛機,也是我第一次離家,既興奮又不舍...... 我們剛一到達別國機場就受到了熱烈的歡迎。希望我們能幫助更多的人走出疫情的陰影。 自3月份海外爆發疫情至5月16日,蘿崗海關驗放出口新冠檢測試劑近5000萬人份,占全國出口檢測試劑總量近30%,輸遍全球120個國家和地區。其中驗放捐贈出口檢測試劑近500萬人份,支援全球70個國家和地區。本期編輯:蘿崗海關蘿卜快跑工作室
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
走進企業實驗室連線代表委員,探討廣東科技創新發展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2020-05-24 來源: 南方日報記者 卞德龍 南方日報記者卞德龍(左二)與達安基因董事長何蘊韶連線在北京參加兩會的代表委員。南方日報記者 吳明 徐昊 攝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提高科技創新支撐能力、穩定支持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等,這也讓我更加堅定地相信,必須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直播間里,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廣州分院分黨組書記、副院長陳廣浩堅定地說。屏幕上,在北京、廣州兩地參加連線的代表、委員和企業負責人也紛紛點頭表示認可。 5月23日,南方日報、南方+客戶端“兩會云直播訪談”將直播室搬到中山大學達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達安基因”)實驗室,在科研一線與達安基因董事長何蘊韶,以及正在北京參會的3名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圍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關、產學研結合與加強基礎研究等話題,展開熱烈探討。 科研攻關是疫情防控重要支撐 達安基因是分子診斷領域的高科技企業,深度參與核酸檢測試劑的研發與生產。訪談一開始,嘉賓們便將焦點對準疫情科研攻關。 “中科院廣州分院投入研究力量最強的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和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參與疫情科研攻堅。”陳廣浩介紹,其中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聚焦檢測技術與藥物研發,聯合鐘南山院士領銜的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積極參與廣東省疫情攻關,成效顯著;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同樣為藥物篩選和基因檢測技術提供精準的技術支撐。 事實上,疫情發生后,廣東十分重視科技攻關,早在1月19日便應急部署,1月23日啟動立項,組織協調全省優勢科研力量爭分奪秒全力攻關。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賽萊拉干細胞研究院院長陳海佳帶領企業聯合醫療單位,全力攻堅干細胞治療新冠肺炎方案。“目前我國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戰略性成果,科研攻關是重要的支撐。同時,在防疫科研管理體制等方面,也存在薄弱環節。”在直播連線中,陳海佳說,今年他有針對性地提出了關于我國防疫科研管理現代化提升路徑的提案。 搭建科技成果轉化完整鏈條 參加連線的4位嘉賓中,既有企業負責人,又有科研院所的專家和管理者。一邊是成果轉化的末端,另一邊則是成果產生的源頭。對于產學研結合話題,他們各抒己見。 “鼓勵科研人員轉化科技成果,激發內生動力非常重要,要讓他們有穩定的預期。”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吳清平說。 他進一步指出,科技成果轉化需要完整鏈條,缺一不可。“從做好基礎研究到搭建轉化平臺,如何實現工程化、標準化?如何解決投融資難題?都必須考慮到。”他說,只有各環節緊密配合,才能實現科技成果轉化過程縮短、效率提高、貢獻加大。 “我本人是高校教授,同時多年來一直從事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何蘊韶接過話說,近年來各級政府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政策,措施到位,在此前提下,關鍵是具體落實到高校和科研單位,要打通“最后一公里”,進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 創造顛覆性技術離不開基礎研究 不論是核酸檢測試劑盒的核心技術與關鍵原材料研發,還是微生物安全領域的大科學裝置,訪談中,嘉賓紛紛強調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重要性,一致認為必須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對中科院廣州分院提出了重要課題。”陳廣浩說,中國科學院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近年來在廣東布局了一批大科學裝置和科技基礎設施,開展了一批重大攻關項目,目的就是圍繞廣東制造業發展等需求,努力提升廣東源頭創新能力。吳清平則特別強調了微生物安全與健康領域基礎研究的重要性。建立微生物菌種資源保藏庫、打造微生物信息平臺、開展微生物組學研究……吳清平說,只有這樣,才可能產生原創性、顛覆性技術,實現我國在該領域的并跑甚至部分領跑。